客服热线:+852 5808 2427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为什么中国不可能重新大上煤电,背后的原因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

为什么中国不可能重新大上煤电,背后的原因你知道吗?

近年来,由于煤炭短缺、煤炭价格飙升等原因,全国20多个省的电力供应紧张。针对这一点,个别西方人士担心中国再次大规模开发煤电,很难按时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这样的忧虑是多方面的。煤炭作为高碳性能源,在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减少煤炭使用量是全球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然而,充分认识现实,有利于客观、审慎的判断。目前中国煤炭短缺,除了需求增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供给不足。这与中国近几年努力减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有关。从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已从煤炭产能退出10亿吨,淘汰并关闭了一大批煤矿。这次煤炭短缺提醒我们,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要在保证能源稳定安全供应的同时,均衡有序地推进低碳转型,操之过急可能会错失发展良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减缓低碳发展的步伐。近期,一系列高质、重磅文件密集出台,其中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也将陆续发布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中国用实际行动显示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心,并再次明确提出了煤电、煤化工等产能调控政策,加快减煤步伐。"十四五"期间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的增长,在"十五五"期间逐渐减少。综合考虑煤电发展与保供调峰,严格控制煤炭装机规模,加快现有煤电机组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与此同时,中国再次强调要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调节能力。

实际上,中国煤电装机在发电装机中所占比例已由2012年的65.7%下降到2020年的49.1%,实现了比例在一半以下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水力发电、风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是能源短缺,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供给与减排之间的平衡协调才是关键。对于中国来说,减少碳排放不仅是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这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矛盾,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国经济在经历着一次阵痛后,只有下决心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不能因小失大,不能碰壁而上。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实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能寄望着一劳永逸地达到碳中和目标。

我国认为,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中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理应满怀信心地点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