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852 5808 2427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在中国发现一种新病毒——“琅琊”

发布时间:

在中国发现一种新病毒——“琅琊”

有医疗期刊指在中国发现一种新病毒——“琅琊”(Langya virus,LayV),可透过动物传染给人类,并诱发致死性疾病。

据报导,权威医疗期刊NEJM于本月4日刊出,中国北京、青岛的微生物学者在山东、河南发现一种新病毒,被命名为“琅琊”,目前有不少人染疫,基因组检测显示,鼩鼱可能是病毒的天然宿主。

据悉,该病毒和目前流行疫情不是同一类的病毒,而是副黏液病毒科的亨尼帕病毒属(Henipavirus),感染后可诱发致死性疾病。

急性感染患者中,很多人身上没有其他病原体存在,他们均出现发烧症状,并有一半以上的人有疲劳、咳嗽、厌食等情况,还有三至四成患者有肌肉酸痛、恶心、头痛、呕吐等症状,有8%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

研究在25种动物的血清调查中发现,鼩鼱的血清阳性比例最高,为27%,推测可能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狗及山羊则分别为5%和2%。

该种病毒的近亲是同属于Henipavirus的立百病毒(Nipah virus),死亡率约为40%。

疫情当下,又有新病毒形成,活着不易,大家做好防护!同时我们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

事儿并不复杂。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团队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省发现了一种新的人兽共患病毒。病毒能从山羊、狗、鼩(qú)鼱(jīng)传染给人,造成发热等症状。

科学界对病毒肯定还有进一步的观察处理,解决很多疑问,并且对全球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兽共患病毒被发现略有忧心。但在公众层面,暂时不用担忧。病毒没有明确的人传人,患者症状也不重。人类对新病毒并非一无所知,它归属于之前一种少见的病毒属,还有几个亲戚。

琅琊?狼牙?

「琅琊」是发现者命名的本意。

病毒发现的原始论文(A Zoonotic Henipavirus in Febrile Patients in China)发表在 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能看到命名为「Langya」的字样。怎么判断此处的 Langya 是琅琊的呢?

1. 如果原意是狼牙,通常不会直译为 Langya,而是用更贴切的英语翻译 wolf tooth。

2. 在 NEJM 中国官方的公众号里,也用了中文「琅琊」的字样。

3. 更为重要的是,Langya henipavirus 是 Henipavirus(亨尼帕病毒属)的成员。而整个病毒属病毒的命名,有着以发现地命名的传统习惯。之前的几种病毒分别叫做 Cedar(澳大利亚)、Kumasi(加纳)、Hendra(澳大利亚)、Mòjiāng(中国)、Nipah(马来西亚)。都是一样的规则。

Langya henipavirus 目前的感染者都在山东和河南,选择琅琊(古琅琊郡郡城在青岛)这个古地名来命名也是合情理的。另外,也有说法是最早的患者来自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

说起来,病毒命名真的是容易伤感情。

病毒不是小行星,虽然对发现者来说是挺大的光荣,有时候发现者也愿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病毒。但其他人不一定认为给病毒冠名是荣耀。一旦这个病毒成了人类健康的重大危害,病毒名称所在地的人肯定心里不舒服,就算是病毒确实从本地起源也一样不舒服,更何况,实际的起源追溯很复杂,也有可能并不是发现地首发。

这事儿在历史上不止一次上演过。我们熟悉的诺如病毒,最早就是以发现地,美国俄亥俄州诺瓦克市,命名的,叫做诺瓦克病毒(Norwalk agent)。后来正式修改成了诺如。不过这个修改并不能令所有人满意,有的抱怨说跟自己的姓氏一样了,有的则是在坚持病毒命名应该尽量规范,不好随便更改。

主要是病毒太多太多了,每一天都有可能有新发现,总要有个基础的命名方法,不然就很麻烦。而发现地就是一个不太容易重复,又能直观展现病毒某一方面特点(不同地区不同的环境风貌)的命名方法。而且大部分病毒其实并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就是轻轻的来了,影响极其有限。

所以,不那么重要的病毒被发现时初始命名常用的就是地名。算是一种稍稍牺牲当地人民利益的约定俗成。一旦病毒成了气候,再给予修正,换另一套没有任何主观情绪在的命名。比如新冠病毒变异株现在的希腊字母命名。

新冠疫情的流行让公众对病毒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厌恶,原来那套简单的方式越来越被人诟病。哪怕只是不重要的病毒,哪怕只是早期的命名以后还可能会修改,人们也不愿意病毒冠以家乡的名字。

完全可以理解。未来值得从更尊重公众感受的角度,在病毒命名上花更多的精力。世卫组织也积极建议尽量减少这种地名命名。期待科研工作者发现这一属病毒的其他特性,用更精准的方式重新命名它们。但是在这之前,还是要尊重事实,当下的名字就是琅琊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