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美联储缩表正式开启中国市场会受到什么影响。
6月1日,美联储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每月减持475亿美元国债和MBS(按揭支持证券),三个月后将资产负债表缩减上限提高至每月950亿美元。量化紧缩影响金融市场,美股隔夜收盘,结束三连涨。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全球经历了一场疯狂的5月卖出——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近30%,新兴市场的股票和债券被国际基金抛售。尽管上证综合指数在5月份反弹,但仍比去年底下跌近12%。从去年年底的峰值120万亿美元到5月的低点,全球股市市值蒸发了20万亿美元,疫情爆发以来市值增长的2/3已经蒸发。然而,目前全球通胀居高不下,国际油价再次接近每桶120美元大关。全球央行的紧缩之路才刚刚开始,交易者纷纷系紧安全带。
与美联储提高利率和缩减资产负债表不同,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稳步放松。得益于政策的不断努力,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很可能在5月份触底,6月份上涨。第二季度利润下调基本完成后,中国资本市场也可能迎来转机。
美联储紧缩进程刚刚开始。

一般来说,在经济活跃的背景下,加息对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尤其是美联储目前0.75%~1%的利率水平与2%的中性利率相差甚远。缩表可能是对市场的真正考验。
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和7月分别提高50BP(基点)的利率,从6月到今年年底,美联储将提高150~200BP的利率。上周,美股熊市反弹超过6%的原因是市场对美联储预期的微调。
该机构认为,美联储将在7月份将利率提高到近2%的中性利率后,在9月份重新审视未来的加息范围。毕竟美国一季度GDP意外收缩1.4%,而上周GDP增速进一步降至-1.5%,加剧了对滞胀的担忧。然而,在过去的24小时里,希望破灭,导致美股周二再次下跌。
美联储官员沃勒表示,在看到通胀下降到近2%的目标之前,不会排除提高50BP利率的选择。与此同时,当美国夏季驾驶季节开始,中国全面恢复工作时,欧盟同意禁止俄罗斯海运进口石油,原油价格上涨到119美元/桶,这是近三个月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很难转向高通胀。嘉盛集团高级分析师西卡摩尔告诉记者。
除了激进的加息,缩表可能会再次加剧市场波动。毕竟这次缩表的速度是2018年的两倍多。根据富国银行的投资机构计算,到2023年底,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减少近1.5万亿美元,降至7.5万亿美元左右。这可能相当于75~100BP的加息幅度,届时联邦基金利率预计在3.25%~3.5%左右。
2018年,美联储收缩过快,一度导致市场抛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2021年7月,FOMC(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了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实施工具——持续回购流动性便利工具(SRF),这可能会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缓冲收缩表的影响。目前,SRF的抵押品是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MBS。美联储继续向市场借美元,通过提供SRF,每天隔夜回购,提供额外的美元流动性。

高油价仍然是最大的风险之一。
随着通胀一天不见顶,美联储等全球央行将难以停止紧缩,市场将继续波动。油价是决定通胀的关键变量。
中航信托宏观战略总监吴照银表示:近期油价创新高至119美元/桶,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将抑制全球股市和风险情绪。
当地时间5月30日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已就俄罗斯石油禁运达成共识,将立即覆盖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三分之二。
欧盟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占欧盟总需求的40%以上,原油及其产品占27%,煤炭占46%。

自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制裁,中断其能源供应的风险。欧盟计划在今年冬天减少700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
增加其他地区的进口和减少终端需求是欧盟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最快方式。然而,欧盟在短期内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的方法是有限的。因此,欧盟于5月18日推出了REPowerEU计划,其中额外投资规模为2100亿欧元,用于结束2027年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加快欧盟能源转型。中国银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战略总监傅晓告诉记者。
然而,摆脱能源依赖并不容易,尤其是原油供应本身处于紧张状态。目前,市场上有人呼吁油价将攀升至每桶150美元甚至200美元。
从6月1日起,上海进入全面复工复产,市场对恢复中国石油需求的信心增强。在供应方面,欧盟试图通过禁止俄罗斯石油来促进制裁。与此同时,OPEC+可能会坚持既定的增产计划,供应短缺仍在继续。西卡摩尔表示,油价仍有行动能力。
中国市场的关键中国市场的关键。
随着中美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背道而驰,中美利差的倒挂程度可能会加深。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2.8%,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达到2.86%,5月份一度突破3.1%,未来可能还会上升。
在美联储加息和资产负债表缩减的背景下,国际基金可能继续从新兴市场流出。自今年2月以来,外国投资者继续减持人民币债券。截至4月底,累计减持近3000亿元。这主要是由一系列因素驱动的,包括外汇损失(人民币贬值)、持续期限和套利预期持续减弱等。
然而,巴克莱的中国宏观和外汇策略师张孟告诉记者:预计这种流出速度在今年下半年不会持续,因为大部分股票反映了储备管理机构(长期投资者)的头寸,主权财富基金和被动指数。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预计每季度约100亿美元将流入中国国债。
值得一提的是,自5月下旬以来,外资流出a股的速度明显放缓,今年北上资金已由累计净流出约300亿元转为净流入0.86亿元。5月31日,北上资金净流入138.65亿元,6月1日净流入12.47亿元,二季度累计净流入244.15亿元。
5月中旬以来,宏观政策支持不断加大,股市情绪得到修复。各大机构都认为,下一步政策的实际效果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5月31日,国务院公布了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从六个方面提出了33项具体政策措施和分工安排,重申疫情要预防,经济要稳定,发展要安全。从那时起,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在责任领域出台了具体措施。这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稳定增长被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从6月份的股市来看,还是有一些挑战——疫情虽然可控,但复工复产还需要时间;宏观政策对经济有拉动作用,但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全球通胀阴霾依然存在。此外,a股的融资需求非常大,通过IPO、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券,每月资金约1000亿~1500亿元,但缺乏新资金。4月和5月,部分股票基金只发行了114亿元和34亿元。
就汇率而言,人们普遍认为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短期汇率波动。外资银行对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测一般在6.6~6.9之间。中国央行仍有许多预期管理工具,包括反周期因素、发行离岸中央票据、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
与2018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在6.2~7.2之间相比,这一次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和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回调波动幅度仅处于过去四年波动幅度的中间点,符合市场预期。除了经济基本面和资本项下的跨境资本流动外,经常项目的国际收支也影响汇率。自2022年以来,中国的经常性项目一直保持盈余,预计将在今年和2023年保持盈余。1-4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增长20.5%。这些都是推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因素。
此外,5月14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中的权重从10.92%提高到12.28%。刘立南认为,这一显著改善对人民币有利。海外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仍然会购买人民币资产。